凡具有審美價值的活動(形而上)及其活動的產物(形而下),能表現出創作者的思想及情感,並予接觸者產生共感者,謂之藝術。(內容詳見HUNG的藝術欣賞或何謂藝術?)
為何需要藝術?
人的生活包含著物質與精神兩個層面,肚子餓了想要吃食物,這就是物質層面;當我們懼怕未知的事物,如鬼魅之類的,這時候需要宗教的慰藉。心情鬱悶時,聽聽 歌、跳跳舞,甚至是作畫,用來抒解情緒淨化心靈,這就是藝術的功能。換言之,我們的生活是外在表象與內在心靈並存,兩者都獲得滿足才是健康的人生。人生有 三大支柱,分別是科學(真)、宗教(善)、藝術(美)。我們運用科學的方式探求物質的道理以利生計、用宗教來撫慰人心、用藝術來淨化與提升的情感。一個完整的生活,應該包含此三者,缺一也就不健全。
認識藝術家族
藝術的分類有依照感覺器官、時空性質、藝術的作用等不同的分類,概述如下:
依感覺器官分類可分為視覺藝術、聽覺藝術、綜合藝術。
- 視覺藝術
所謂的「視覺藝術」顧名思義是以倚賴視覺系統的藝術,簡單 的說就是用眼睛看的藝術,平面的有繪畫藝術,立體的有雕塑及建築藝術。這類的藝術因必須佔據一定的空間,所以也稱為「空間藝術」,又因具有一定的形體,所 以也可以稱為「造形藝術」。
- 聽覺藝術
聽覺藝術當然是依賴聽覺才能存在的藝術,這類的藝術不必依 賴空間存在,而是需要時間去展演,所以也稱為「時間藝術」,音樂就是依賴聽覺而又需要時間去演繹的「聽覺藝術」。
- 綜合藝術
所謂的「綜合藝術」也就是同時依賴視覺與聽覺,兼具有空間 與時間性質的藝術,舞蹈、戲劇、電影都同屬於這類藝術。
依性時空質區分有空間藝術、時間藝術、綜合藝術。
- 空間藝術
見依感官分類之「視覺藝術」。
- 時間藝術
見依感官分類之「聽覺藝術」。
- 綜合藝術
見依感官分類之「視覺藝術」。
依其功能的不同可分為純粹藝術(Fine Arts)與應用藝術(Applied or Useful Arts)。
- 純粹藝術
包含平面藝術(如繪畫、攝影)和立體藝術(如雕塑),純粹 藝術其 本身即是目的的觀念被創造出來,用以表達藝術家本人的情感,只 有美與心靈上的感受而無實際功能應用於日常生活中。
- 應用藝術
顧名思義就是將藝術應用到日常生活中,應用 藝術的主要目的在於其功能性,屬於 裝飾藝術,如傢具、器皿、服飾、珠寶等。
除了上述的分類之外,還有其他不同的分類,如民俗藝術﹝Folk Arts﹞、部落藝術﹝Tribal Arts﹞……等。
如何學習藝術?
藝術的學習可以分為藝術歷史、藝術理論、藝術創作、藝術鑑賞等四個領域。
- 藝術歷史
一般稱為藝術史,一般研究對象為視覺藝術,如繪畫、雕塑、建築等。「藝術史意在對人類歷史中不同文化、不同時期的藝術現象進行一種客觀的評價與理解,並詮釋其各自的特色與影響。」(詳見:藝術史 - 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,網址:http://zh.wikipedia.org/zh-tw/艺术史)。在這裡,更將其研究對象更擴大、涵蓋各種藝術,不只是視覺藝術。
以時間作為區分如下:
史前藝術史
古代藝術史
近代藝術史
現代藝術史
古代藝術史
近代藝術史
現代藝術史
以地域作為區分則有:
西方藝術史
東方藝術史
歐洲藝術史
美洲藝術史
美洲藝術史
東方藝術史
中國藝術史
印度藝術史
日本藝術史
阿拉伯藝術史
印度藝術史
日本藝術史
阿拉伯藝術史
- 藝術理論
- 藝術創作
- 藝術鑑賞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